访问Tim Brown
发挥创意、 打破陈规、 忘记失败
设计师、作家、TED演讲者、IDEO CEO兼Steelcase新任委任董事会成员Tim Brown与我们分享了创意理念,以及企业可以如何促进创造力——或者扼杀它。
您如何定义“创意”?
TB: 一般而言,“创意”是构思新想法的能力。对企业而言,就是它的“创新竞争力”或“创意应变力”。换言之,它是发掘和实行新想法的能力,以及发挥创新潜能,开创新事物的能力。
360: 很多企业领袖都不太注重创意,为什么?
TB:过去50年间,企业管理均致力追求卓越的运营绩效,力求在各个方面最佳表现。但在过去10至20年间,情况急剧转变,营商环境也变得更加波动。与此同时,创意提倡用新的举措来应对未知情况,不再死守旧有方案。因此,创意在这个大环境下变得越来越重要。现在,更多企业开始注重创意,起码那些不愿被周遭乱状打败的公司,越来越注重创意。
360: 您认为创意对现今的企业有多重要?
TB:我认为对企业而言,每家公司都需要兼顾运营效率和创意竞争力,这两者的重要程度不相上下但对某些产业而言,创意的地位就来得更重要。对很多数字技术主导的产业以及很多本来已经注重创意的行业而言,创新能力的地位甚至较运营效率更高。
360:您写道,企业有责任提供空间和工具,促进创新和协作。这些空间和工具分别是什么?
TB:创意主导或注重创新的企业与注重分析或程序主导的企业不同,它需要多元化的环境,支持不同的活动,协助积极构思、头脑风暴、检讨反思、交流对话或成果审视。而且,我们也需要不同空间阻隔噪音。此外,企业需要不同种类的座椅,让员工为不同阶段的工作,注入不同程度的能量,妥善完成工作。人们来到IDEO时,通常都会留意到我们的空间和环境。我们的空间和环境并不繁复,也未耗费大量金钱打造,但它们十分多元,各有特色,不仅能够帮助团队和个人工作,还能支持不同办公模式。此外,我们的环境和空间均十分有趣,让员工能够以愉快的心情,发挥创意,解决问题。
360:创意型企业有特定的外观和氛围吗?
TB:对我来说,创意型企业不止于色彩缤纷的家具和桌上足球机,更在于它是否能够显示员工勇于尝试新意念。比如说,创作原型是否到处可见?工作成果是否贴在墙上,方便员工分享并讨论构思?创作过程或多或少会有点杂乱,只有真正的创意环境,才能看得出来。这就是办公场的一个小矛盾,如果我们过于珍视工作空间,就无法营造我们需要的创意环境。创作过程变化迅速,对管理办公环境的员工而言,最大的挑战是控制混乱情况,不要让它太过杂乱无章。
360:领袖需要容许一定程度的混乱,对吧?
TB: 没错。理想的企业文化是,员工只需寻求领导层的原谅,而非许可。换言之,许可是普遍存在的,在理想的企业文化中,员工和公司的对话以“原谅”为主,并不似就所有要冒的风险预先请求许可。这种文化与风险承担大有关系,如果您希望企业富有创新精神,就需要有敢于冒险的员工。如果员工事无大小都要获得公司许可,甚至弄乱墙壁等事项都要一一报备的话,员工很可能就不会再为重要的事情冒险。凡事必须请求公司许可的文化可能是出色的运营文化,也可以减少企业内部的分歧,却不是理想的创意问题解决文化。
“理想的企业文化是,员工只需寻求领导层的原谅,而非许可。”
360:失败是创意过程中的一部分企业领袖如何帮助员工明白、接受失败是过程不可避免的一环,并且从中学习?
我认为,用“失败”这个词语,描述我们从未按照预先设想进行的事物中学习的过程,是十分可惜的事,因为这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。我们当然可以将“失败”理解为那些功亏一篑的事情:例如大桥倒塌、新公司倒闭,这些通通都是失败的经验。我们能从这些彻底失败的事情中学到点什么,但没有人会希望这些事情经常发生。尤其是如果这些事情牵涉人命安全,我们就更不待见它出现了。然而,这些情况与创作过程的“失败”不同,我们经常在创作的过程中,从发展未如理想的事情中学习新事物。我们虽然将之称为“失败”,但所做的努力其实并没有付诸东流。这种“失败”,反而最能让我们深入学习新事物。
我有一位同事说过,有时候,你会突然不知道如何是好,整个状况骤然“失衡”,这个时候就是学习的好时机。您感到困惑,是因为事情并没有依照期望发展。正是这个时候,大脑就会放开怀抱,学习新事物,连系新的神经元,建立崭新联系 —— 这就是创新的基础,创意就是基于这种“失衡”而生的。因此,您多多少少也应该追求“失败”,追寻那些与想象有差距的时刻,由此构思出崭新的见解。在生出新想法后,您就可以继续往前迈进。但同时,您也不可以老是输得一败涂地。如果您能够把握“失败”,从中学习,当处理关键事项的时候,就可以将大部分风险摒除在外,大大降低彻底失败的机会。
Tim Brown在Steelcase 360 Real Time的Podcast中,与我们分享创意竞争企业领袖扮演的三个角色,并讲解如何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(可于iTunes及SoundCloud收听)。